今年以来,市教育局坚持以“小切口”破题、用“微创新”积势,立项实施了一批局长突破项目、校园“微改革”项目,为现代化教育强市建设赋能加力。根据中期交流情况,我们精选了部分优秀案例进行展播,分享交流来自县市区和学校的好经验、好做法。今天推出第五期。
下面,随小编一起看看吧!
黄河文化与思政智慧:
交融共生的教育实践
安丘市青云双语学校
安丘市青云双语学校立足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育人要求,聚焦黄河文化时代价值融入学校教育,创新构建“文化浸润·智慧共生”育人模式,系统实施“价值引领、课程重构、实践融合”一体化策略,为新时代培养兼具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提供可借鉴、可持续、可深度推广的实践范式。
一、多维赋能教师,筑牢实践根基
构建“理论研修+外出学习+观摩交流+校本教研”四维培训体系,通过融入式培训提升综合能力。聚合校内外培训效能,举办学科论坛,为黄河文化教育实践注入新理念。
展开剩余71%二、优化课程体系,深化全科协同育人
构建“价值引领+能力塑造”双线融合的三维课程体系,设置基础认知、拓展深化、实践探究“三阶递进”模块,提供系统学习路径;同时建立道法学科引领的“1+N”跨学科协同机制,各学科深挖黄河文化元素,整合形成全学科资源包。推进《五育融合视域下黄河文化传承路径研究》等课题研究,构建“行动研究—成果产出—迭代优化”的螺旋式发展机制。
三、完善育人架构,上活思政“大课堂”
开展“跟着节气去劳动”主题实践,融合黄河农耕文明与劳动教育;构建“学科渗透+主题活动+文化传承+实践养成”育人模型,融入生态、孝道等黄河文化元素;开发黄河文化课程,实施“走出去”与“引进来”战略,深入开展“汶河生态保护”志愿服务活动,形成育人闭环。《田间课堂强本领 丰收麦穗寄深情》《寻访留山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》等课程受到广泛关注与认可。
中队展览馆
“浸润式”跨学科主题学习新路径
潍坊市育华学校
潍坊市育华学校坚持党建统领、德育浸润,创新学习路径,将教室变为以榜样人物为主题的沉浸式展馆,通过“知榜样、学榜样、做榜样”,融合语文壮志与历史风骨,以跨学科主题学习创新落实了全环境立德树人。
一、点面结合,示范引领
建成了“志远班”“青竹班”2个示范点,做到了四个“用好”。一是用好可视化空间。利用教室地面、桌面、窗帘等可视环境,围绕榜样人物,打造沉浸空间;二是用好学生主体。学生全程参与主题选取、资料搜集、布展解说,并邀请家长共建。三是用好班教团队。班主任牵头,语文老师指导写作,音乐老师精选配乐,美术老师带领学生布展,形成合力。四是用好跨学科融合。志远班主题源于语文课文的榜样人物周恩来,青竹班主题源于潍坊历史上的代表人物。
二、活动深化,浸润育人
开展了两大类活动,初步形成了学习模式。一方面是实践展评。评选“中队展览馆”小小解说员,开展爱眼护眼、玉兰节等活动,激发参与积极性。另一方面是班级文化巡展。年级定大主题,班级设子主题,并把成果展示在教室外墙,实现班班有主题,人人皆参与,成果能共享。
三、品牌塑造,效应彰显
在师生层面,项目已进入区政府成果奖培育期。多名教师在全体教师会、德育论坛做专题经验交流,班级文化巡展进行了校级展评和家长会解说;学生跨班参观,学生担任讲解员。在学校层面,2个中队展览馆和25个班级文化巡展在今年省派工作队调研、奎文区中小学“全环境立德树人”工作现场观摩会、清廉学校建设调研、区人大“双进助学”等多次活动中承接重要展示、均获赞誉,在《潍坊教育面对面》栏目上分享创意做法。
发布于:北京市嗨牛配资,欢乐配资,徐州赤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